这两周找我们咨询CRS问题的朋友越来越多了,我看有个问题挺典型的,说CRS从2018年就开始了,怎么今年突然开始严查了?
怎么讲呢,简单来说,这事其实早就埋了雷,只不过今年正式“引爆”而已。先讲点背景,CRS是“统一报告标准”的英文缩写,是OECD搞的全球税收合作机制的一部分。
中国2014年就承诺要加入,2017年发布相关法律文件,2018年正式开始和其他国家互换涉税账户信息,说白了就是谁的钱放在国外,在哪儿开户,账户里有多少钱,每年进出多少,都会被所在国报给你的税务居民国。
但你也发现了,从2018年起到现在已经7年了,早几年好像没听说过谁因为CRS被重点盯上,为什么2025年才大规模爆发?
其实原因不复杂。
第一,金融机构的数据质量,早年真不咋地。
你得知道,在CRS执行之前,很多银行根本没对客户做过那么细致的税务归属调查。
比如当年你开户的时候,可能只留了个身份证复印件,地址可能写的是香港湾仔XX楼,但那之后你换手机号或者搬家,甚至人回内地了,资料没更新,银行压根不知道。
现在CRS要求提供纳税人识别号,还有常住地以及税务身份声明,甚至要求定期更新资料。这么一搞,首先就乱阵脚的是银行,因为得一个个通知客户补资料,客户一看麻烦,很多人压根不回,流程就卡在那儿了。
第二,税务局刚开始也没那个“消化能力”。
国家信息化发展确实快,但你给他几十万上百万笔海外账户数据,让他从中筛出谁是“重点”并核实,那也得慢慢来。
更别说早年那批数据里,不少是“半成品”,只有姓名地址,没有余额,有余额没账户交易流水,拼图都不完整。
第三,早期交换国家有限。
2018年中国互换数据的国家没现在多,那时候主要是英联邦、澳洲、日本这些国家,有些小国压根没加入,有些加入了但技术不行。
比如2021年那会,日本只提供了5.5万条在日中国人的账户信息,中国给日本的却有9.5万条。信息互换的“网”没织密,漏洞自然也就多。
第四,疫情耽误事。
2020年之后,各地财政、税务系统都忙着保企业、救经济。像2022年,财政部直接把CRS申报延到了8月2日。这种混乱中,数据交换节奏被打乱,人手也紧张,很多事就一拖再拖。
那为什么2025年就开始“真查了”?一句话,时机成熟了。
CRS系统运转了7年,税务部门也建立起自己的数据池子,人工智能、模型分析一上,哪些人海外账户多、交易异常、资产量级大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而且这些年越来越多国家加入CRS,现在一百多个国家基本全在里头,信息一交叉,就越来越难藏。
而且先在财政压力也大啊,房产税不好推,消费也带动不起来,那怎么办?只能拿海外账户开刀了。
高净值人群集中,查一个能出十个,何乐而不为?所以你看,查的人不是多了,而是工具到位、抓得准了。
比如前阵子日本还爆出一起案例,说有一堆外国投资者利用新加坡税协定的漏洞,三年避掉了990亿日元的税。你说各国看了能不着急?信息共享是“武器”,现在该掏出来用了。
所以我们才一直在强调——做身份规划。尤其是像“巴拿马”这样的国家,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为啥?我跟你讲明白这几点:
巴拿马不是全球征税国家,你在全球其他国家挣的钱,巴拿马政府不会盯着你要税,税收来源主要是看本地经营活动。
虽然巴拿马签了CRS协议,但在OECD内部仍属“未完全合规”名单,通俗点来说就是就是它的数据上传频率慢、对接标准低,不容易被其他国家税务机关第一时间拿到。
更关键的是,它的门槛低,三十万美金买套房即可获得身份,合法合规,不看学历、不要求语言、不需要你住在那儿,更不要求你在那里工作赚钱。
举个例子,有个客户王小姐,人在深圳,户籍也是深圳,但她在香港一家银行有一笔高额存款。
银行开始做CRS尽职调查,一查她填的是非中国护照,结果电话是深圳的、通信地址也是深圳的、而且她几年前自己还填过一份“税务居民”的表。银行一看,赶紧发函让她补交证明,不然就准备上报。
这时候怎么办?王小姐做了件事——拿出她在巴拿马买的房产合同、税务居民声明、长期居住证明,还有她孩子在巴拿马国际学校的在读记录,一套材料扔过去,银行认可了:她现在不是本国税务居民。
你看懂了吗?身份不是护照,不是绿卡,也不是个税号,而是一整套可查证的、说得通的“生活轨迹”。
所以你现在明白为啥越来越多的人默默在巴拿马搞身份了吧?他们不是要移民,不是为了住在那儿,而是早早给自己的全球资产,配备一张“合规防火墙”。
如果您对“巴拿马身份”感兴趣,或是想了解更多的移民政策, 欢迎手动添加“小助手”微信号(mshu580),我们会安排经验丰富的移民顾问给您做一个免费的评估,帮您找到适合自己的移民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