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美国移民圈里传得最热的一个词就是“金卡”,不少正在等排期的申请人开始紧张,担心传统的职业移民要受到冲击。
有人说,金卡会占用EB1、EB2的名额,甚至让其他EB类项目暂停。
也有人觉得,这只是个政治噱头,真正落地的可能性不大。到底哪种说法更靠谱?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,和大家聊一聊。
先从一个常识说起,美国的移民类别不是总统一句话就能增加的,每一个新的大类,都需要国会修改移民法案。
这种过程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,历史上能成形的少之又少。
所以,所谓的“金卡”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单独成为一个全新的类别。更有可能的情况,是把它塞到现有体系里。
如果真要落地,逻辑大概率是这样的:认定“交钱=杰出贡献”或者“交钱=国家利益”,然后把金卡放到EB1或者NIW的框架里。
这样一来,就等于在EB1里凭空增加了一批“新客人”。这对整体排期的影响,就需要仔细分析了。
第一,对ROW(也就是中印之外的国家)来说,这几乎相当于开通了一条直达EB1的快速路。
原本EB1的名额常常发不完,多余的会溢出到EB2、EB3,大家还能分一杯羹。
如果金卡加入,发不完的情况就会大幅减少,意味着中印申请人能够分到的名额会更少,排期就可能变得更长。
第二,对中国和印度申请人来说,金卡并不是特别有吸引力。
能掏得起大额捐款的家庭,本来就不缺合法来美的渠道。他们可以走投资移民、跨国公司高管通道,甚至通过教育、工作签证都能很顺利地过来。
对这类人来说,美国绿卡不是稀缺品。金卡即使能走EB1,对他们的吸引力也有限。
真正被影响的,是原本依靠EB1溢出名额来缓解排期的中印申请人。
第三,还存在一种可能,为了给金卡腾出空间,移民局在操作层面上会减少其他EB类的批准量,甚至暂时搁置一些申请。
短期看,这会让申请人觉得更慢了。但长期可能并不全是坏事,因为一旦金卡政策遇到阻力或者申请人数远低于预期,移民局就会加快后续的审批节奏。
尤其是表B的推进速度,可能会因此出现一些改善。换句话说,有时候短期的波动,并不能直接推算出长期的趋势。
有人会问,那有没有最理想的可能?答案是有。如果国会愿意借金卡的机会,顺带修改移民法,扩大职业移民的整体配额,那就是所有人都能受益的结果。
配额增加,排期自然会缩短。但实事求是地说,这种可能性短期内并不大。
美国几十年来没有大规模修改过移民法,每一次想动都困难重重。金卡更可能是个噱头,而不是一个真正能撬动移民格局的工具。
再看金卡本身的吸引力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,这是不是冲着全球的富豪去的?表面看是这样,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一个矛盾。
能捐得起金卡的富豪,真需要一张美国绿卡吗?这些人早就能自由出入美国,也不缺签证渠道。
反而从税务角度看,美国并不是最优选择。
比如维京群岛、巴拿马、甚至中国香港、新加坡,这些地方的税务条件比美国好太多。
对于已经是高净值人群的人来说,去这些地方反而更划算。美国是全球征税,一旦拿了绿卡或者入籍,就意味着他们要把全球收入摊开来交税。这显然不是他们的最佳选项。
那美国能拿什么吸引他们呢?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,就是政治参与。
有些超高净值人群确实想深度介入美国政治,希望子孙后代能更快融入美国社会,他们可能会觉得金卡有价值。但这种需求太小众,不可能撑起整个政策。
所以,我的判断是:金卡即使推出,短期内对职业移民格局的影响有限。它更像是一个政治筹码,美国政府用来表态:我们欢迎有钱人。
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移民排期的问题。对普通申请人来说,最需要关注的还是:EB1溢出名额可能减少,中印排期可能延长。其他国家的申请人影响相对较小。
最后,我想说一句。移民政策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,每隔几年就会有新花样。
每次消息传出来,都会有人担心天要塌了,但最后往往没那么严重。作为申请人,更务实的做法是专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。比如:
-确保材料准备真实完整;
-选择合规稳妥的项目;
-提前规划,不要等孩子快超龄才着急;
-保持耐心,移民是一场长跑。
政策走向我们无法左右,但能左右的,是我们自己是不是做好了准备。
金卡也好,排期也罢,最终决定能不能拿到绿卡的,还是你是否走在一条稳妥的路上。
好,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,如果您对“移民美国”感兴趣,可以添加【微信号:msym08】联系我,我会安排专业的移民顾问一对一给您评估适合的移民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