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的排期刚出来,朋友圈和移民群里又炸锅了。
除了旧政EB5前进了685天,其他几乎所有类别,纹丝不动。EB1不动,EB2不动,EB3不动,连大家寄予厚望的EW3,也是一点没挪。
很多朋友第一时间发消息来问我:“M叔,这是不是意味着没希望了?”我说,别急着难受,这其实一点都不意外,说实话,在我的预期之内。甚至我想说一句:现在的排期能不倒退,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如果你从年初就开始关注排期节奏,其实会发现一个规律——今年整个EB类(职业移民)名额是偏紧的,特别是EB1,基本可以判断已经用完了。今年能从头批到尾,毫无波澜地走完流程的,真的凤毛麟角。
我一直跟客户强调一个概念:移民的路,从来都不是顺风顺水的。
有的时候你看到的“快”,并不代表可持续;你看到的“慢”,反而代表了一种确定性。
就像现在的排期,虽然看着“原地踏步”,但至少它没有大幅度倒退,也没有因为系统混乱而停摆。
这在移民局过去几年调整不休的节奏下,其实已经算得上稳定。
很多新关注的朋友,可能还不是很了解排期这个东西的底层逻辑。我在这里也顺带简单说说:
美国每年职业移民的总名额是有限的,通常控制在14万个绿卡以内;
这14万个名额要分给EB1、EB2、EB3三大类(每类约占28.6%);
每个国家还能拿的份额也有限——不超过总名额的7%,这就是所谓的“国家配额”;
像中国、印度这种申请人基数大的国家,每年都远远超过这个上限,所以自然就“排队”;
之前因为疫情、行政政策等原因,家庭类移民配额没用完,回流到了职业类,造成了2022、2023那种“短暂提速”的奇景;
但2024年开始,这种“回流福利”没了,总名额回归紧张状态,申请积压加剧,排期自然又慢了下来。
所以你现在看到的这个“原地不动”,不是系统坏了,也不是移民局不想处理,而是名额真的用完了,资源调度到了瓶颈点。
有朋友说,那我是不是应该换项目?比如EB1A是不是好一些?这时候我更建议你先冷静想一想:EB1A虽然是“快通道”,但前提是你要有杰出的科研、专业背景,还要通过极其主观的“最终判断”,而且目前排期停滞,哪怕你批了I-140,后面也可能收不到绿卡,因为名额没了,系统只能先给你发个“CRP”(条件性批复,等名额)。
也有人问,那我是不是该再等等,说不定明年就快了。我一般会说,“等等当然可以,但你得排在队上”。
你不进队,你永远只能等那个“最理想的时刻”。但现实是,移民系统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运转的,它一直都在向前推进,真正能拿绿卡的人,都是已经在队上排着的那批人。
所以我常说一句话:“能落地的排期,远胜于无法落地的承诺。”像EW3,虽然排期是8年,但好就好在——它写在移民法里,流程明确、项目成熟,等就完事了。
你不需要出国念书,不需要英语满分,不需要花几百万投资,更不需要每年去做什么背景提升。你只需要:
健健康康;
保持材料真实;
有耐心等排期;
最终履约一年工作。
这在移民领域里,算是一种非常“脚踏实地”的办法了。你也许觉得8年很久,但时间本来就是要流逝的。你不上车,8年后你依旧没有身份;你上车了,哪怕等,至少在往前走,等到了,就能登陆。
给正在等排期的朋友几个建议,稳住心态:
不轻易换项目,不频繁咨询“有没有更快的路”;
材料不要造假,不要瞒报;
有任何流程更新或状态变化,第一时间配合我们准备材料;
趁着排期阶段,该赚钱赚钱,该养娃养娃,正常生活;
保持与专业顾问的沟通,别陷入“信息茧房”。
移民不只是拿一张卡,而是你和家人决定去过另一种人生方式。排期不动,也不代表你没有选择,而是系统还在筛选。
当你真正理解“时间换结果”的逻辑,就会知道:慢一点、稳一点,不代表错;反而可能,是普通家庭最靠谱的一条通道。
如果您对“移民美国”感兴趣,可以添加【微信号:msym08】联系我,我会安排专业的移民顾问一对一给您评估适合的移民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