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民律所 99% 通过率可信吗?三大统计陷阱与真实评估逻辑解析

2025-11-03 阅读(21)

最近后台有人问我,为什么网上那么多律所都宣称自己的EB1A、NIW通过率高达95%、甚至99%?这是真的吗?是不是有坑? 

这种现象确实很常见。各大律所的官网、广告、朋友圈都在强调高通过率,看上去几乎没有失败案例。这让很多人产生疑问:这些数字到底可信吗?是否存在统计陷阱? 

先用生活逻辑想一想: 如果一个律所的真实通过率真能到99%,理论上他们根本没必要提供"Approve or Refund(获批退款)"或"Regular Service(普通收费)"两种服务模式。 

因为通过率高到这种程度,几乎所有客户都会获批,律所的利润差异极小,没必要分层定价。 

这说明这些高通过率的说法可能"有真有假"。 深入分析,这些"高通过率"数据并非完全虚假,但存在三个典型"坑": 

统计口径的问题 很多律所公布的"通过率"包含了多次递交后成功的案件。例如,一个客户第一次被拒,第二次重新提交后获批,在律所统计中往往会被归为"最终通过",不会分开计算。 尤其在EB1A领域,"投两三次才过"的情况很常见。从结果上看,这确实是"通过了",但从客户视角看,这其中有时间、金钱和心理成本。 

筛客机制 很多律所会挑选客户,只接有把握的案子。例如,某些专做EB1A的律所,会默认设定门槛——引用量200以上才接案。而那些引用量不足100、学术成果薄弱、职业背景复杂的申请人,他们直接被拒之门外。 这就意味着,这些"99%通过率"的前提,是从源头筛掉了高风险客户。实际上,100引用以内成功获批EB1A的也很多,但往往是其他更愿意"打磨材料"的律所接的案子。 

信息来源的"沉默偏差" 在网上,失败案例的曝光率远高于成功案例。绝大多数人的I-140过程都顺利到不能再顺利,批文一出,也没什么可讲的。 而那些遇到RFE、被拒、甚至踩坑的申请人,会主动在论坛或社交媒体分享。 

这就造成一种错觉:网上看起来好像失败率很高,其实只是说话的人类型不同。也就是说,网络声音≠统计样本。 

理性分析得出结论:律所公布的高通过率大体可信,因为他们确实会公布批准信或裁定书,造假的可能性不大。 

但这些数字往往是基于内部筛选后的客户群体,不具备普适性。律所统计的是自己"接的案子",而不是市场上"所有申请人"的成功率。 

举个例子:假设一家律所一年接100个客户,挑选标准严格,筛掉了200个不够条件的申请人,最终批了95个。 

他们就能对外宣称"95%通过率",这并不造假,只是换了计算口径。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机找100个申请人去递EB1A,就能有95个人过。 

所以,判断一家律所是否靠谱,不应该只看"通过率",而要看以下几点: 

• 是否愿意解释拒批原因与应对策略 靠谱律所不怕讲失败案例,也会告诉你哪些类型不适合申请。 

• 是否提供实质性评估报告 只报喜不报忧的评估,多半是营销。真正的专业评估,会分清强项与弱项,告诉你差距在哪。 

• 律师是否亲自参与材料论证 很多"高通过率"律所靠模板堆案例,律师本人不介入材料细节。能看到律师署名、审稿、签名的律所更可信。 

• 对RFE(补件)和refile(重投)的态度 一个愿意陪你"打第二轮"的团队,往往比只看结果的更有责任心。 

所以,律所宣传的通过率,不是骗局,但确实有口径上的"美化"。就像银行说的"年化收益",看懂定义才知道风险。 

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过的,不是律所的广告,而是你自己的条件和材料。律师的作用是放大优势、修正缺陷,但没有哪家律所能让100%的客户都获批。 

做移民规划,不要盯着数字看。律所的通过率不是你的通过率。你要看的,是他们能不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那条路径。

更多美国移民项目信息,欢迎拨打麦克斯出国7*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:400-698-3225,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:maxchuguo 进行咨询,我们有专业的移民顾问和律师团队,专业度高,实践经验丰富,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为您量身定做专业的移民计划,快来咨询吧!

麦克斯出国礼包
标签: 美国EB3移民美国移民

移民不知如何抉择,不如听听专家意见

麦克斯出国专家免费帮您定制移民方案
预约专家免费评估